新征程新奋斗|他们清退砂石堆场,助力长江口滩涂“复绿”

“那里现在已经绿草丛生了,之前有一些厂房和水泥的筒仓,还有沙石堆场,地上基本上都没什么植被。”上海市崇明区奚西支堤沿岸附近的居民说。

从乱七八糟的加工厂变成“共赴青绿”的好去处,与崇明区人民法院办理的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密不可分。


(资料图片)

作为上海首家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法院,近年来,崇明区人民法院先后设立驻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和驻东滩自然保护区法官工作室,让生态司法“跨前一步”。

据《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近3年,崇明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案件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案件受理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环保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建筑材料公司腾退后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崇明法院供图

先行腾退四分之三的非生产区域

早在2003年,一家建筑材料公司租赁了长江边这片滩涂作砂石堆场,至2019年合同期满。期间,建筑材料公司在该土地上建造了临时水泥筒仓及砂料堆场从事混凝土生产。合同期满后,建筑材料公司不愿意将滩涂腾退返还,引发了纠纷。这场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引起了环资审判团队的重视。

本案承办法官、崇明区人民法院资源审判团队成员贺宇红介绍,“案涉滩涂位于长江口,被告长期在这里从事混凝土生产、加工,如果不及时腾退,会对长江口滩涂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造成更大的影响。”

崇明区人民法院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门都觉得应当尽快收回涉案滩涂,但对如何加快推进腾退工作却迟迟没有突破。

经过协商,各方决定采取两步走实现各个击破,也就是对于四分之三的非生产区域先提前化解,对于四分之一的核心生产区集中攻坚。“我们愿意先行腾退四分之三的非生产区域。”了解到滩涂保护的重要性后,建筑材料公司也松了口。但他们表示,核心生产区暂时不能动。

建筑材料公司腾退后

强制执行四分之一的核心生产区

审判工作可以细细做,生态保护却等不起。部分区域腾退后,合议庭对建筑材料公司拒绝腾退的区域依法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了强制执行程序。

为确保执行效果,崇明区人民法院生态执行团队先后奔赴现场10余次,通过约谈、张贴公告等方式,督促建筑材料公司限期腾退。

在执行干警的不懈督促下,建筑材料公司陆续拆除、搬离相关设备和原材料。

建筑材料公司与相关部门沟通后,使用吊机将剩下的4个大型水泥桶仓整体吊离了,经港口运出,进行后续处理,本案执行难点得以解决。

5月中旬,生态执行团队进一步开展清退行动,执行干警、司法警察、拆除工人等再次前往现场,对滞留在现场的建筑材料公司员工进行释法、劝离,并对还未腾退的区域进行彻底清场,最终全部清退40余亩土地。

2022年,崇明法院环资审判团队合影。

“处理这类案件,我们不仅要保证全部执行到位,还要坚持保护生态、兼顾民生的原则。比如本案中的水泥桶仓,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容易造成内部水泥粉尘外泄污染环境。”生态执行团队成员、本案执行法官张柳生说。

在崇明区人民法院环资审判团队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长江口滩涂上的这个堆场成为历史,绿色再次在滩涂复苏。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